佳鴻雕塑廠是一家知名的鼎雕塑廠家,專業從事鼎雕塑定制加工,提供鼎雕塑作品圖片及價格供您參考,支持按圖定制,質優價廉,歡迎咨詢。TEL: 181-3202-0826
鼎是我國青銅文化時期的代表,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,是國家和權利的象征。直到現在,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思,“鼎”字也被賦予“顯赫”、“尊貴”、“盛大”等引申含義,比如一言九鼎、大名鼎鼎、鼎盛時期、鼎力相助等等。
青銅鼎在我國青銅時代原為食器,但“九鼎”被認為是王朝政權的象征,而且,因周朝盛行“列鼎制度”,使青銅鼎成為禮器之首,而名聞天下。作為大香爐的鼎爐,其生產就發展得更快,全國各地不少寺廟、道觀,都重鑄了新的鼎爐。
銅鼎爐的外形,呈現古色古香的鱔魚青色,爐身上紋飾、圖案都非常精湛,放置在同樣精美的鑄銅基座之上,故通高達到4m,銅鼎爐和銅基座的鑄造質量,都屬一流水平,于清乾隆十年(1745年)鑄成后,不僅用來燒香、焚紙,求神拜佛,而且,一直是故宮御花園內的一個亮麗景點。
銅雕鼎作為早期的一種器具,具有自己的功能和精神標志。不僅在那個時代的生活以及精神文明體系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因為它擁有這樣的雙重意義,從古至今對每個時代的生活以及文明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。銅雕鼎在過去意味著一種權力的象征,大多數的時候用來彰顯貴族的身份,顯示他們擁有高尚尊貴的身份地位。
隆興寺的清代銅鼎爐保存完好,也是由圓形鼎式爐身、爐腹和爐頂等3大部分組成,通高達3.4m,鑄于清朝康熙年間(1662年—1722年)。
北京雍和宮原先叫雍親王府,是清朝康熙皇帝為他的四子胤禎修建的親王府,胤禎當上皇帝后,在雍正三年(1725年),將其提升為行宮,改名為雍和宮。 到乾隆九年(1744年),雍和宮正式改為喇嘛廟,成了清政府管理喇嘛教事務的中心。
故宮太和殿前的清代銅鼎爐代表清廷管轄的18個省。每當朝廷舉行大典時,鼎爐內放置的松柏枝、檀香等,就被點燃起來,同時,在太和殿露臺兩側的銅龜、銅鶴的腹中,亦點燃松柏枝和檀香,當青煙從爐中和龜、鶴口中裊裊升起,太和殿前就煙霧燎繞,增加了大典的神秘和尊嚴氣氛。
戒壇寺的銅鼎爐,不僅是現存最大、最好的古代方形四足銅香爐,而且是精美的古代大型金屬工藝美術品,在我國現存所有的古代鼎爐中,戒壇寺的這座銅鼎爐,無論是藝術水平還是冶鑄工藝水平,都屬一流。
在我國原始社會的夏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鼎。銅鼎的象征意義十分重大,作為我國文化的傳承,鼎在我國有著重要作用,它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,它是文明的見證,也是文化的載體。
石鼎運用高超的雕刻技術,雕刻上不同寓意的花紋,使它的外觀看起來非常美觀。
石雕鼎在過去是用來彰顯貴族的身份,是權利的象征,顯示著它們擁有高貴尊崇的身份地位,石雕鼎的歷史演變一直都關系著政治和權利。石雕鼎作為現在人們視為文物以及寶物的藝術品,可以說有著非常珍貴的經濟價值以及歷史文化含義,石雕鼎的研究以及觀賞,甚至收藏已經成為了一種學問。
隨著時間的流逝,銅鼎雖然已經不再是權利的代表,但它的藝術價值也是不可磨滅的,任何的物質都不能給代替,而且永遠留在悠久的歷史之中?,F代的銅鼎更是圍繞鼎的自身意義在演變,人們大膽的創新它的造型也更加的新穎,更加象征著城市的文化底蘊。